新闻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2024年公司经营活...
-
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重塑增程技术新标杆...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
中汽研C-NCAP、中保研C-IASI双认证历史第一,问界M...
在3月20日公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IASI”)评测结果中,问界M9凭借其卓越的安全性能,荣获G+/G+/G+/G超安全评级,成为历史参评车型中唯一获得G+/G+/G+/G最高等级的车型。 问界M9的安全性能...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出钱兴建的运河交回给巴拿马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同时频频提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甚至狂言要求...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财经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
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
2024年7月25日,由招投标供应链品牌推介平台主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圆满结束,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旨...
-
共建医美行业合规生态圈|华熙生物2024医疗美容机构...
6月26日,华熙生物润致「2024医疗美容机构合规增长运营会·北京站」顺利举行。华熙生物合规会旨在推动医美行业的合规化运营,确保医美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会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美...
-
利安人寿:党建引领助力美好生活 健康快车增色皖东...
近日,为迎接4月7日“世界卫生日”,利安人寿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四附院”)积极践行党建引领健康联盟合作协议,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安徽滁州涵博健康集团医院、中国铁塔集团滁州分...
扩内需顶层设计出炉 这些领域的投资、消费是重点
发布时间:2022/12/15 新闻 浏览:208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纲要》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针对我国中长期扩大内需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分配差距较大、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消费体制机制不健全、投资结构仍需优化等堵点难点,部署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任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纲要》从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近期,扩大内需战略在多个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表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前期推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是促投资带消费、稳经济调结构的重要举措。要推动项目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要稳定和扩大消费。
“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扩大有效投资短期内有助于扩大内需,长期看有利于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提升供给质量,进而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推动形成供需良性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纲要》提出,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纲要》提出,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应用创新技术和产品实施技术改造。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表示,精准有效投资在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要保持投资规模稳中有升,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投资、有效投资促进稳中提质,聚焦重点领域,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以适应新发展阶段需要。
“要将重点放在稳实体经济投资、制造业投资,并将投资方向逐步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消费迭代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社会民生领域,同时注重网络型、产业升级、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龙海波表示。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明年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将继续扛起“稳投资、促增长”大旗。一方面,较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和较为充裕的项目储备成为明年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两大支撑。另一方面,随着技改投资和高技术投资需求的不断释放、民企经营状况的改善带动投资积极性的提升和金融信贷的大力支持,制造业投资也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在如何扩大投资方面,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类似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的政策措施,明年有望延续和更多推出。
全面促进消费
《纲要》提出,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在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方面,《纲要》提出,一是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费品质。二是释放出行消费潜力。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便利二手车交易。
三是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四是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民族品牌加强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深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此外,《纲要》还提出,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疫情暴发之前,消费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65%,2023年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多地转向稳消费。
“低基数效应将成为明年消费快速回升的主要因素。”连平表示,消费的提振在需求端仍有较大发力空间,可考虑出台临时性的员工工资补贴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还可加大居民消费需求提振的支持力度,消费券的发放范围可进一步扩大,且发放方式可以更为多样化。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在有限的政策扩张空间里,应认真考虑消费与投资资金的分配问题,选择那些消费与投资相融的项目进行实施。